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敦煌研究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讲座开讲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我们特邀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研究馆员吴健做客第28期《敦煌文化驿站》公益讲座,开展题为“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的遗产日特别讲座,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主持讲座。近200名观众到场聆听,其中不乏敦煌文化守望者团队、研学游客等敦煌文化爱好者。

吴健部长以丝绸之路历史文化遗迹为开篇,用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图片和史料介绍了丝绸之路由来与敦煌石窟的艺术价值,这些资料大多源自他多年研究和实地拍摄的成果。随后他向大家讲述了20余年来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从发展期走向创新期的实施过程以及“数字敦煌”项目的研究技术成果,其中对塑像的三维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及三维打印的技术,在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领域属首创之举。“我在敦煌研究院工作了差不多40年,这40年主要的工作就是以摄影的手段对敦煌石窟的文物进行拍摄,敦煌石窟数字化的目的就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将文物信息作为档案资料永久保存,深入研究、挖掘敦煌石窟的文化价值,将数字化成果在保护、研究与弘扬之中永续利用。”

截止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经完成敦煌石窟中多数洞窟的数字化工作,于2016年上线了“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分享了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将洞窟里的不可移动文物转化为数字化成果在线上展示,点击量超过1000万人。“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激活文化元素,将数字文化产品进行包装升级,让人们在看到实物实景的同时有更好的文化体验,用高科技手段保护敦煌,以新发展理念传承文化。”

互动环节,文化守望者就“数字敦煌”后续数字化洞窟上线内容向吴健部长提问,吴健表示,“三十个洞窟是我们精选的莫高窟、榆林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涵盖了十个朝代每个时代的典型洞窟,如果说再次扩充内容,我们将把‘一院六地'之下所属的遗产地的重要内容补充,这样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敦煌'”。

来源: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原文标题:《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敦煌研究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讲座开讲》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2/0423/1942.html



上一篇:聚焦4处“双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首站亮
下一篇:巴蜀文化数藏平台“灵兽宇宙”发布首件数字藏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