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文化遗产地主要灾害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遭受自然灾害的遗产地占遗产地总数比例年度统计图 (供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本报电??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提供的最新分析表明,截至2020年底,暴雨、台风(大风)和洪涝,仍是侵

遭受自然灾害的遗产地占遗产地总数比例年度统计图 (供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本报电??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提供的最新分析表明,截至2020年底,暴雨、台风(大风)和洪涝,仍是侵扰中国文化、混合遗产地的主要自然灾害。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各世界遗产地对共计37项遗产、69处遗产地开展了长期自然环境监测工作,对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生物环境等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37项遗产中,既有莫高窟、庐山国家公园、苏州古典园林等知名的文化遗产地,也有如峨眉山-乐山大佛这样的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以及明清皇家陵寝、“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大运河等包含多个遗产组成部分的世界遗产地。

依据最新的监测数据,在2020年,中国的文化遗产共有9项遗产、11处遗产地受到自然灾害袭扰,占总遗产地数量的10.19%。从受到侵扰的遗产地数量来看,比2019年同期略微下降了1.85%。从整体来看,自2016年至今,遭受自然灾害的遗产地数量呈现平缓下降的趋势。

从侵扰文化与混合遗产的灾害类型上可以分析出,在监测的20次自然灾害中,暴雨、台风(大风)和洪涝为主的气象水文灾害共发生了18次,占所有灾害总数量的90%,余下分别为1次地震灾害和1次生物灾害。

2020年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11处遗产地,均遭受了以暴雨、台风(大风)和洪涝侵扰,其中有4次自然灾害对遗产本体造成了严重或较重影响,3次灾害影响一般,13次灾害影响轻微。对上述遗产地造成较大影响的灾害类型均为强降雨,对遗产地丝绸之路-苏巴什佛寺,丝绸之路-麦积山石窟,峨眉山-乐山大佛(乐山大佛)的本体安全形成了负面影响和隐患。

(付梓杰)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2/0422/1939.html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中的科技与文化遗产
下一篇:聚焦4处“双遗产”,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首站亮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