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旨在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民、保护成果共享的理念,营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主题是“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共享”,旨在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民、保护成果共享的理念,营造强大的文化氛围。全社会参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自2006年以来,我国以“遗产日”的形式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已有15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不断深化中,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各地致力于“活传承”的理念和形式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的形式日益多样化。这显着改善了非遗传遗产的发展环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来。


从《清明一河》、《千里河山》等国宝展史无前例的盛大场合,到《国宝》、《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再到《我在故宫修复文物》引发的申请文物修复热潮,我们看到了那些曾经“深藏闺阁,无人知晓”的国宝,正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 ,并迅速成为大众关注和追捧的“明星”。这些项目的概念创新及其在呈现和表达方面的成功对文化遗产的推广和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观众想要的不仅仅是一马当先,也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解说,而是一种契合时代脉络、贴近日常生活、传递文物重量的创意表达。最现代和流行的艺术。沟通方式。


比如河南卫视推出的现象级作品《唐宫夜宴》,其对各种文化元素的研究最为惊人。演员形象、服饰、妆容参考嘉湖骨笛、荷花仙鹤方壶、女鸮,以及《钗淑女图》、《明帝吉祥舒图》、《下美人图》等一大批国宝。树”等文物不仅营造出雍容华贵的氛围,更提升了唐代古韵的美感,经过精心布置,这些文物仿佛活了过来,极为生动有趣。当我们强调所谓的“活传承”时,必须想方设法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让人们感知文化遗产的信息,体验时间积淀的魅力,实现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 ,让更多人了解非洲。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享受非遗文化遗产,使其在现代社会蓬勃发展。


文化遗产是独特的历史文化载体,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传承优秀民族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即使文化遗产的原有功能不复存在,但基于其历史、艺术和科学文化内涵,仍具有丰富的当代价值,应在观看和分享的同时加以保护、阐释和延续。只有保护和管理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加强研究利用,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才能消除文化遗产与公众的距离,让文化遗产重新进入社会。生活的语言。境遇,体现其真实价值,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708/1597.html



上一篇:最美北京网红打卡地|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下一篇: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学有待成为独立学科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