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留住古老智慧 启示未来发展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光明日报记者齐芳 2005年6月,深藏在大山深处的浙江青田龙县村突然为世人所知——以它为代表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授予的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

光明日报记者齐芳

2005年6月,深藏在大山深处的浙江青田龙县村突然为世人所知——以它为代表的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成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授予的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

目前,我国拥有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15处,数量居世界第一; 5批农业农村发布118件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的国家; 2016年,通过2016年普查,公布了408个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

对于我国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来说,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对民族文化基因和鲜明地域特色的保护.生物基因与环保科技基因密切相关。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是该项目中方的具体实施机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应用与管理,以及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技术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农业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学科的发展。日前,在中心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上,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未来。

保护民族文化之根

湖南??新华紫雀街地区梯田是世界重要农业的代表和文化遗产“华南水稻梯田系统”的土地之一,这里的梯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完整的蓄水保水体系,构成了数十万亩的灌溉工程景观,既保留了紫香米等原种,又再现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中南大学中国乡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斌斌曾写道:千百年来,苗、瑶、侗、汉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南方水稻文化与苗瑶山渔猎 文化交融互补,民歌、祭祀、傩戏、农耕、狩猎等风俗依然散发着古朴神秘的气息。

中国有着数万年的农耕文明历史。这种工作方式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

不仅如此,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活”的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闵庆文介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集鱼塘系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目前有桑园6万亩,鱼塘15万亩,是我国传统桑园鱼塘集中度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活农业文化遗产发挥生产、生态和文化能量。”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不仅能让我们追根溯源,更能展望未来。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兴穗说:“今天,农业文化遗产仍然每天为人类提供农产品和食物。这是与一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最大的不同。也正因如此,它不仅是历史的创造,更是历史的创造。今天的遗产还是未来的遗产。”

农村脱贫的另一种选择

青田县长潘伟介绍浙江县青田岛鱼米、青田田鱼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我司优质大米鱼获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水稻节‘双金’,还获得浙江省好米金奖连续三年。从原来的每斤2~3元,发展到每斤10多块钱,农民仅凭稻米鱼米就增加了近1000元的收入,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有力支撑。”

许多农业文化遗产地位于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该项目的实施,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另一种脱贫致富的可能。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福州。福州茉莉花茶文化体系也被选为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王振峰说:“我们是农业文化遗产的参与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据浙江大学评估,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从2010年的16.85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35.63亿元,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金牌,百余家茶企

如果不进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就会失去生命力。然而,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保持农业文化遗产的“原汁原味”

例如,有专家提到,一些遗产地放弃了本土品种,代之以高产品种,这与遗产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闵庆文说:“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自然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复杂、系统、动态的遗产类型,具有多重特征。如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以保护促发展,如何通过发展反哺保护,多年来一直是我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目前,我们研究了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东乡稻鱼鸭系统、江苏兴化多田农业系统、甘肃叠布扎加纳农林牧复合系统、浙江湖州桑集鱼塘系统等典型遗产地,开展了生态系统服务与多功能价值评价、生态承载力评价、可持续旅游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关键要素识别与保护措施、生态系统研究了遗产保护补偿机制、保护效果监测评价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708/1594.html



上一篇:千年运河畔唱响船工号子 让运河文化遗产“活起
下一篇:6.1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睹九边重镇文化遗产,叹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