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统文化传承入心间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6月21日,由四川民族学院与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共同举办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文化遗产日'暨四川民族学院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拉开序幕。本次活

6月21日,由四川民族学院与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共同举办的“2021年‘文化和自然文化遗产日'暨四川民族学院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拉开序幕。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展示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的部分成果和文化传承的繁荣来庆祝建党100周年。

开幕式上,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负责人介绍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的现状,期待州校之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

活动中,四川民族学院负责人向“网红局长”刘洪颁发了“康巴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宣传推广大使”聘书。四川民族学院还向德格卓且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阿布、甘孜踢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邦文等13位“非遗”传承人颁发了“康巴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宣传推广员”聘书。开幕式结束后,来自德格县、石渠县、巴塘县、泸定县和康定市的23个“非遗”项目进行了现场展演、展示和展销。

德格卓且、甘孜踢踏、石渠真达锅庄和巴塘弦子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还将深入音乐舞蹈学院的课堂进行为期3天的“非遗”项目传承教学活动。

近年来,四川民族学院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通过建设康巴文献馆、藏文古籍文献馆、康巴文化展示室,开设“非遗”课程等途径,对康巴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研究和创新,并取得斐然成果。此次活动不仅向师生们展示了近年来甘孜州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做出的成果,也极大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的宣传和传播。

来源:泸定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楚吴巴登

责编:青麦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623/1569.html



上一篇:高清图: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宗山米粉”这样
下一篇:阳信老会烧鸡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