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在汉开幕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为安徽商派面塑吸引观展者目光。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摄 黄石大冶婚书刺绣 5月12日上午,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图为安徽商派面塑吸引观展者目光。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萧颢摄

黄石大冶婚书刺绣

5月12日上午,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四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五届鄂湘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以下简称四省联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该展将持续至5月18日,观众可在微信小程序“游湖北”上提前预约,凭预约码和身份证免费观展。

此外,5月12日-14日15:00-22:00,84个精选非遗项目将在武汉汉街万达广场一楼中庭和汉街第二街区云中桥下摆起市集,市民可以零距离体验非遗传承人的技艺,还可以将喜欢的非遗产品买回家。

鄂州雕花剪纸

生活化实用性非遗产品受追捧

湖北省与湖南、江西、安徽三省山水相依、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连,从2013年起,四省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非遗联展,至今已在武汉、南昌、长沙、宣城举办四届,惠及观众30余万人次,“四省联展”已成为全国非遗展览与传播的亮丽品牌。

本届联展,四省共遴选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湘绣、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徽墨制作技艺等5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和1千余件非遗展品参展,100余名非遗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技艺展示。

在湖南展厅里,湘绣展区围满了人,发卡、项链、手镯、耳环……一个个做工精美、款式大方的湘绣饰品吸引了不少爱美女士驻足。湘绣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成新湘告诉记者,“这批带来的湘绣文创产品将国潮、民族风和湘绣融合在一起,是湖南省湘绣所研发的最新作品。展出的文创新品非常受大家欢迎,《繁花》系列首饰品都快卖完了。”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清末民初李云青曾作“西池借得麻姑爪,三丝五色夺天巧。停针罢绣看雄威,神采奕奕何牡佼。”就是描写湘绣针法多变、细腻逼真的艺术特色。

湖北展厅的汉绣、鄂州雕花剪纸、阳新布贴、通山木雕(竹雕)……湖南展厅的侗锦织造技艺、岳州扇制作技艺、益阳小郁竹艺……江西展厅的新建走马灯制作技艺、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湘东傩面具……安徽展厅的宣纸制作技艺、界首彩陶烧制技艺、临泉葫芦烙画……四省上千件非遗珍品汇聚一堂,看得人眼花缭乱,惊叹连连。记者观察到,展览的非遗产品增强了生活化、实用性,受到观众追捧。

景德镇手工制瓷

首创新中式生活场景特展带来沉浸式体验

此次四省联展首创“新中式生活场景特展”,将非遗项目融入生活场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非遗体验,引得众多观众拍照打卡。

大冶刺绣展示的是婚嫁生活场景,绣娘现场刺绣婚书吸引了不少人,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市级传承人、小红绣负责人彭肖肖告诉记者,“在婚礼前自己刺绣婚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们的婚书和肚兜材料包卖得非常好,月销量是700多套,材料包里有所有的刺绣工具,还有教学视频手把手教刺绣小白,大家买回去后可以自行DIY。我们这个创意在2019年就获得了全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金奖。”除了婚嫁系列产品,宝宝系列、好礼系列等产品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们的产品结合当代特点进行了改良,在不丢失传统技艺特点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大冶绣娘绣婚书展示吸引现场不少观众跃跃欲试。市民徐女士告诉记者:“这些绣品好精美也很有意义。我要买一个材料包回去学,结婚的时候给自己绣婚书做纪念。”(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林楚晗 通讯员 何洋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萧颢)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514/1356.html



上一篇:中阿、中巴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
下一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滩涂?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