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安徽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继黄山、西递宏村后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14年6月,隋唐大运河申遗成功,柳孜码头作为重要遗址点之一,是继黄山、西递宏村后安徽省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 提到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想必只有少数人听说过。但是,
2014年6月,隋唐大运河申遗成功,柳孜码头作为重要遗址点之一,是继黄山、西递宏村后安徽省第三个世界文化遗产。
提到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想必只有少数人听说过。但是,如果说到隋唐大运河想必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柳孜始建于东汉,因隋炀帝开掘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而逐渐繁荣。据史料记载:旧时柳孜为一方大镇,有庙宇99座,井百眼。一度成为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
在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历史图集》中,唐宋时期淮北的版图上就仅标有临涣、柳孜两个地名。
然而,南宋光宗五年,黄河泛滥,洪水夺淮入海,通济渠从此淤塞,柳孜镇也因此衰落下来。然而上世纪末,一次偶然间的发现,一座沿运河南岸东西走向顺河而建的石造码头展现在人们面前,整座码头为长方形建筑,长14.3米,宽9米,高5.5米。经考察,此码头为北宋时期的货运码头。
而在码头四周的深部土层中,还发掘出了九艘唐代古沉船,其中有三艘沉船较为完整。随之出土的还有数量众多的青釉、三彩瓷器和唐代“开元通宝”钱币等器物。还有数量众多的高古瓷,真是一个奇迹。
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主要展示隋唐大运河出土的沉船、隋、唐、宋时期的陶瓷器、汉画像石等,二层主要展示准北出土的汉代等时期的文物、老股票、淮海战役及现代城市规划等。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柳孜村,如果你有时间会去这里看看吗?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512/1346.html



上一篇: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食品“岛耳河虾仔酱”
下一篇:立足全球农业文化遗产 创新华侨国际文化交流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