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彩扎(秸秆扎刻)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彩扎(秸秆扎刻) 秸秆扎刻是流传于河北省永清县的一种民间扎制艺术。永清盛产高粱,手巧的家庭妇女常常用高粱秸秆钉制成盖板或放置食品的容器,在此基础

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彩扎(秸秆扎刻)


秸秆扎刻是流传于河北省永清县的一种民间扎制艺术。永清盛产高粱,手巧的家庭妇女常常用高粱秸秆钉制成盖板或放置食品的容器,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了高超的秸秆扎刻技艺。

徐艳丰出身于木工世家,祖上十三代都是木匠,专门研究古代建筑。耳濡目染之下,徐艳丰从童年起就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五脊六兽”和对称结构产生了兴趣。11岁时,徐艳丰跟一位同乡老人学会用高粱秆制作工艺品,做些蝈蝈笼、走马灯之类的小摆设。14岁时,他在一部电影里看到了天安门,宏伟的城楼勾起了他的兴趣——能不能用高粱秆扎刻一个天安门模型?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他时常不吃不睡,村里人笑话他,父母也认为他不务正业,但他没有止步,因为秸秆扎刻是他发自内心的兴趣与追求。用了三年多时间,天安门模型做出来了,一共用了70多万节高粱秆,繁复精美、栩栩如生,观者无不交口称赞。

2008年,永清秸秆扎刻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徐艳丰成为该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秸秆扎刻技艺以高粱秆为原料,用各色铅笔、游标卡尺、不同型号的剪刀、刀具、锥子、竹签、树脂胶、酒精灯、各种型号的砂纸等几十种不同的工具,靠手工攒装、扎刻而成各种工艺品。



组装锁榫过程是永清扎刻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这个过程要按照从下到上、从内到外的组装顺序,模仿传统木建结构中的榫卯技艺,遵循“六节稳固”的结构特征来进行。


从传统的蝈蝈笼、秸秆花灯,到扎刻各类仿古建筑模型,作品通体不用一颗钉子,并且每一扇门都能开合,做工非常精细,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楼阁建筑结构的巧妙和精美。


因为秸秆扎刻周期长,难度大,完成一件作品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如今,“永清秸秆扎刻”名扬海外。北京民俗博物馆收藏着三件徐艳丰创作的民间工艺品——“黄鹤楼”、“天坛祈年殿”和“故宫大角楼”模型。这三件扎刻艺术品都是用几十万节高梁秆以锁樵的方式构建而成,作品精致、精美,观赏者无不赞叹和佩服作品的“巧夺天工”。



永清秸秆扎刻,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在民间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427/1260.html



上一篇: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安京绣
下一篇:普洱:镇沅县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