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辛庄传统制陶技艺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辛庄传统制陶技艺 辛庄传统制陶始于1889年,主要为周边地区提供民间生活常用的红瓦盆、水罐、花盆、笔筒、鸡蛋罐、豆芽缸、金鱼缸、花瓶、五色彩釉制品、儿

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

辛庄传统制陶技艺


辛庄传统制陶始于1889年,主要为周边地区提供民间生活常用的红瓦盆、水罐、花盆、笔筒、鸡蛋罐、豆芽缸、金鱼缸、花瓶、五色彩釉制品、儿童玩具等等。采用当地独有的纯天然陶土原料,融入古老制陶工艺。原材料:黄胶泥、铅粉、铜粉、铁粉、白土、石粉等,按照彩釉烧制配方上釉。辛庄制成陶器储藏的物品不串味、不变味、不渗色,可以长期保质、保味、保鲜,极具美观、实用特点。近年来,以制作陶艺工艺品、笔筒、花盆、储物罐为主。

文安自西汉建置以来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质朴的环境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而纯朴的文安人,辛庄管区传统烧陶技艺就诞生在这片古老的热土上。据田氏传人田广森(生于1927年秋,今健在)口述:制陶业始于祖传,因年代久远,记不清了。因闹灾荒,从山东逃难至文安县城西南10公里的张家务村定居,继续建窑烧陶。


产品多为红陶:瓦盆、水罐、花盆、模子等农家常用品。由于手艺精湛,花样图案不断翻新,在京、津、保周边地区流传很广,深得农家喜爱,素有文安小“三宗宝”之称。制陶业,传至今日深得农家喜爱,祖先爱陶如宝,是主要的生活经济来源,原先秘方从不外传。新中国成立后,田广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党教育多年,公社化后组织村民发展制陶业。工艺流程及技法:取黄胶泥凉干,碾轧后放入高泥浆池搅拌成糊状,流入低泥浆池内,渗水成泥状,开铣取出后,众人排成圆圈用脚踩泥。待泥踩熟,摇动木轮开始制作。黄泥在师傅手中,随心所欲的制成各种产品。


60年代田广森将这一传统工艺广泛传授给了周围村庄百姓,人们用这一工艺建起了很多烧陶窑厂,制造了无数的各种瓦盆等生活用品销往华北广大地区,在三年困难时期这一工艺成了辛庄乡人的主要生活来源,维系了当地人民的生存,人们对这一传统工艺都含有深厚的感情,由于工艺精湛、产品至今仍深受周边地区人民的喜爱。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425/1248.html



上一篇:+1!海曙又一地获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小镇
下一篇:文化遗产保护 呼唤更多“罗哲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