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辽宁庄河经远舰遗址水下考古发现与水下文化遗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节选自《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冯雷、于海明、周春水 编辑:@水下考古张瑞 拓展阅读:国内水下考古相关资讯 编者的话:北洋海军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对甲午海战史、海军史

本文节选自《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冯雷、于海明、周春水

编辑:@水下考古张瑞 拓展阅读:国内水下考古相关资讯

编者的话:北洋海军经远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对甲午海战史、海军史、舰船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为我们推开了一扇历史之窗,让我们可以一窥那段早已灰飞烟灭的真实。

经远舰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庄河市黑岛镇东南约14.5 km的海上,北距黑岛旅游度假区约9.6 km,西北距庄河电厂约10 km,东距致远舰遗址大约30 km,遗址北面不远处有一明礁,当地俗称“老人石”(图1)。遗址所在地为黄海近陆浅海,水深仅10 m,海床底质为淤泥质粉砂,易被搅动而形成悬浮物,加速水质变浊,致使底层能见度差,常年不足0.5 m。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海水表层水温平均为26.3℃,最高达30.4℃;冬季表层水温低于0℃,最低仅-2.7℃。因此,水下考古调查一般选择在水温较高的夏季开展,但近岸浑浊的水质仍给潜水作业带来不小的阻碍。

图1 经远舰遗址位置示意图(来源:作者自绘)

1调查工作概述

经远舰遗址前后经过两次调查,2014年发现沉舰位置,2018年确认沉舰性质及保存状况。调查工作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承担。

1.1 沉没位置确认

经远舰舰体尚有少部分出露于海床,加之又有老照片与地方志的记载进行印证,确认其位置相对容易。

有一张来自日军的经远舰沉没时的照片(图2),具备水下考古遗址定位的基本要素[1]。该照片显示为一大片海域,正前方为正下沉的舰船,左前方远景隐约可看见山体,时间为1894年9月17日傍晚17:20左右,照片为逆光拍摄。按照片信息可得知经远舰沉没于山体南面的海上,其北面(山体东北方)为大面积的海域。审视黄海北部,周边符合条件的地貌只有凹进去的青堆子湾或大鹿岛北部。结合民国《庄河县志》中“舰在虾老石东八里”的记载,可以锁定照片中远处的山体即为庄河黑岛,经远舰沉没点即在黑岛南面海域,该处有一礁石露出海面(老人石)。

图2 日军拍摄的经远舰沉没瞬间(来源:陈悦,《北洋海军舰船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

2014年8月29日,考古队赴庄河东面海域开展磁力仪物探,很快在预定海域内发现磁力异常信号点,海底残存铁质物体达1 400 t以上。随即进行潜水探摸,顺利找到舰体残骸,长度超过40 m,出露海床0~2 m高,舱内已被泥沙淤平,水下仅见船壳钢板,带有厚重的装甲带,厚20~40 cm不等,符合经远舰为装甲巡洋舰的特征(图3)。此次调查还采集到一块德文铭牌,与经远舰为德国建造的史实相印证。

图3 2014年沉船水下照片(来源:水下考古队提供)

1.2 调查经过

正式调查工作始于2018年7月13日,直至9月26日方才结束,海上历时近两个半月。参与调查的水下考古队员,除北京和辽宁外,还汇集了海南、广东、福建、江苏、山东、湖北、天津等省市的19名人员,加上物探与协助人员,共26人。同时,还委托广州打捞局承担专业潜水抽沙工作,上海遨拓深水装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水下三维声呐扫测等服务。调查使用“浙奉662”甲板货船为海上作业船,提供工作空间、电力供给、潜水平台、起吊作业,以及生活住宿空间等。“考古01”船也赴现场协助调查。

水下考古队利用多波束等仪器设备采集遗迹数据,通过数据比对,确认海床上厚厚的外壳舷板即为经远舰环形防护装甲带-“铁甲堡”。同时,根据舰体姿态和倾斜度推断,初步判断舰体应为倒扣状态(图4)。

图4 多波束水下铁甲堡图像( 来源:水下考古队提供)

水下考古队在舰体中后段右舷外壁进行抽沙作业,陆续揭露舷侧舰体结构,包括舷梯、舷窗、各种管道设施等,各部件均呈倒置状态,印证了初期对舰体倒扣的推断。为确定沉舰身份,水下考古队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并开展了一系列水下考古作业,终于在9月15日发现了深埋于海床面以下5.5 m 处的“经远”舰名,为木质髹金字体,悬挂于舰舷外壁,由此确证此艘沉舰为甲午海战北洋海军沉舰经远舰。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423/1233.html



上一篇:世界文化遗产罗布林卡金顶鎏金屋面修缮工程启
下一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正式成为中国传承人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