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多地文博机构山西共商文化遗产传播变革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4-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21文化遗产大众传播论坛4月1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 胡健 摄 中新网太原4月1日电 (记者 胡健)2021文化遗产大众传播论坛4月1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河南

2021文化遗产大众传播论坛4月1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 胡健 摄

中新网太原4月1日电 (记者 胡健)2021文化遗产大众传播论坛4月1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来自北京、陕西、甘肃、河南等地的中国近百家文博机构、高校、博物馆负责人围绕文化遗产传播建言献策。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段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山西博物院院长张元成分别作主旨演讲,就文化遗产传播的新形式以及博物馆数字化等方面展开讨论。

段勇以三星堆考古发掘为例,谈到一系列传播途径的革新。“首先传播形式加入了VR、动漫等,让考古发掘变得更易懂。其次是接连不断的热搜话题,让三星堆的热度始终不减,形成二次甚至多次传播。”段勇认为,三星堆的“火”,正是文化遗产传播变革的一次综合体现。

2020年,中国各级文博机构推出2000多个数字展览,总浏览量超50亿人次。1388岁布达拉宫开启首场直播,600岁紫禁城分享线上数字展厅……诸多文博单位褪去传统面纱,尝试拥抱互联网。

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表示,如何加强文化遗产大众传播研究,如何拓展文化遗产传播视角,更好地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性地推出后疫情时代云展览、云讲解、云文创等系列化博物馆产品,是摆在博物馆界的一个时代命题。(完)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401/1110.html



上一篇:喜讯!永川4所学校参研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
下一篇:无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台企 品文化盛宴话同胞情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