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让历史文化遗产更好传承下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多次大规模修复、重塑老城历史空间、推动国际合作……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满足民众文化需求,助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多次大规模修复、重塑老城历史空间、推动国际合作……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满足民众文化需求,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让文化遗产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柬埔寨吴哥古迹
国际合作让文化遗产重现昔日风采
记者?赵益普
吴哥古迹深藏在柬埔寨北部的热带丛林中,是柬埔寨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吴哥古迹世界文化遗产区约400平方公里内,散落着600余处吴哥王朝时期的单体建筑。1993年,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作为该行动最早的参与者之一,中国先后主导完成了周萨神庙和茶胶寺两期修复保护工程。
中国政府援助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工作队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受中国国家文物局委托组建。周萨神庙是吴哥古迹中损坏最严重的寺庙之一。工作队刚到修复现场时,满目断壁残垣,杂草丛生,4000多件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石构件随处散落。根据建筑物的状况,工作队确定了“抢险加固、遗址保护、重点修复”的原则,对建筑基础进行加强,并将构件耐心拼对,最大限度恢复古建筑原貌。经过10年左右的保护修复,周萨神庙再现昔日风采。
周萨神庙项目完工后,中国文物专家们迎来占地面积更大、结构险情更严重的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在修复茶胶寺时,工作队对散落的数万块石块进行独立编码,并测算石块的三维数据,依靠电脑测绘和计算结果,对构件进行拆落、补配、归安。同时,为确保文物与游客安全,工作队采取可逆式钢结构支护的做法,对建筑进行了排险加固。2018年,茶胶寺修复项目竣工并移交柬方。
近30年来,中国文物“医生”们坚守在吴哥古迹这片热土上,凭借着广泛的学科背景、专业的修复技能及良好的合作精神,成为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中的重要力量。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和管理机构发言人隆戈萨表示,柬方对中国工作队的技术、理念、态度非常信任,中国工作队援助吴哥古迹修复将进一步扩大两国文化交流合作。2018年,柬埔寨政府邀请中国专家负责吴哥古迹中最核心的部分——王宫遗址项目的修复工作。
2019年11月,王宫遗址修复项目启动,范围包括王宫城墙以内14.2万平方米的区域,预计将于2030年竣工。项目内容主要包括考古勘查与发掘研究、文物建筑及遗址修缮、石质文物保护及生物病害防治、中柬联合实验室建设、环境整治与展示中心建设等。目前,工作队已完成对王宫遗址西北塔门的排险支护和整体考古调查工作,并在西北塔门外院落开展考古发掘工作。
在吴哥古迹的保护修复工作中,来自法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的文物修复团队也积极贡献力量。各国工作队在修复工作中交流合作,相互促进与提高,柬埔寨本土的文物保护修复团队也得到培养和锻炼。据了解,通过周萨神庙、茶胶寺和尚未完成的王宫遗址修复项目的合作,许多在中国工作队学习、施工的柬埔寨文物保护工作人员逐渐成长为项目管理者、技术专家。“这是两国文化合作的成果之一。”隆戈萨说。
与此同时,吴哥古迹保护修复工作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助力。修复工作所需的劳动力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古迹建筑风貌再现也有力地助推了旅游业发展。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20多年来,吴哥古迹在遗产保护、旅游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各国工作队和柬埔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意大利罗马斗兽场
在美学和历史价值间寻求平衡
记者 叶 琦
2020年7月,在意大利文化遗产、活动与旅游部的组织协调下,罗马斗兽场新一轮大规模修复工作告一段落。拾级登上斗兽场顶层俯瞰,磅礴气势尽收眼底。断壁残垣中隐约显露昔日的繁华景象,游客穿梭其中,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
建于公元72年至82年间的斗兽场是罗马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集大成者。自公元438年废除角斗士表演后,罗马斗兽场开始逐渐衰落,文艺复兴时期甚至成为当地人的“建材场”:砖石被挖取充当建造工匠作坊和住所等的建材;精美的雕像被用于装饰新的宫殿、教堂及府邸;固定外墙饰块的金属构件也被挖走投入熔炉……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329/1082.html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