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龙门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究竟是谁,把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修佛千年,毁佛一旦。万佛同堂之龙门石窟,来路漫漫,去路艰难,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洛阳之龙门,有大禹治水留下的圣人足迹,有鱼跃龙门的励志传说,有伊阙之战的惨烈画卷,
修佛千年,毁佛一旦。万佛同堂之龙门石窟,来路漫漫,去路艰难,留存至今,殊为不易。
洛阳之龙门,有大禹治水留下的圣人足迹,有鱼跃龙门的励志传说,有伊阙之战的惨烈画卷,也有万佛同堂的辉煌与庄严。

那么,为什么现在的龙门石窟,大都被砸得稀烂,是谁干了这坏事呢?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土,几经坎坷发展,至南北朝时达到顶峰,正所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上至君王,下至黎庶,多有信奉者,烧香礼佛之风,盛行一时。
北魏孝文帝时期,崇尚佛教,开始修凿龙门石窟,隋唐时达到顶峰。武则天曾捐出自己一年的脂粉钱两万贯修凿佛像,卢舍那佛便是依据武则天的面像修凿。要想知道武则天长啥样,现在不妨买张门票去龙门石窟看看耳朵都有?1.9?米长的卢舍那佛像。宋、明、清也多有修建,历?1400?余年,造就了如今中国石窟之最,世界文化遗产。只不过在这千百年中,万佛之光,时而璀璨,时而黯淡。
佛无欲,僧尼有求!佛教的兴盛造就了寺院经济的繁荣,田宅无数,奴仆成群,侵吞了大量天下财富,唐武宗时有“天下财,佛占七八”之说。
这个不难理解,想想如今三山五岳的大小和尚道士、主持方丈院主,其日子想必不比你我差。少林和尚的七十二绝技练得怎么样,我们不清楚,生活水平绝对杠杠的。
佛教僧尼不纳税,不负担各种徭役,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税源。大量人口去发为僧,寺庙又多养奴婢。失去了农业劳动力,又减少了政府兵源,对国家机器的运转造成诸多不利影响。加上皇权背后若有若无的道教影子(太武帝拓跋焘和唐武宗李炎),于是,便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事件。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时期打击佛教的事件,在佛教史上被称为“法难”或“三武一宗之厄”。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万佛同堂的龙门石窟,自然难以幸免。
当然,太武帝灭佛是在龙门石窟修建之前,北周武帝灭佛时,龙门石窟修建不过数十年。同时这些灭佛行为,大多针对寺院僧尼庙产,龙门石窟虽有波及,影响不是毁灭性的。
最毁灭性的,是千百年间各种民间特别是乱世时的盗贼的盗挖活动。对于这些家伙来说,地底下的东西都要刨出来,何况摆在明面上的龙门石窟万佛雕像、壁画、碑刻之类。
笔者虽也是个盗墓小说迷,看起来很精彩,但细究一下,这些所谓摸金校尉、发丘天官、卸岭力士、搬山道人确实不算好人。他们都应该活在小说里,人世间还是少见为妙。
清末明初时更是如此。由于疏于管理和保护,民间盗贼、不法商人、腐败官员及欧美日等外国文物贩子、投机者等沆瀣一气,将大量包括龙门石窟在内的中国文物盗销到国外。

如今的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堪萨斯州的纳尔逊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还陈列着无数中国文物,堂而皇之,洋洋自得,恬不知耻!落后就要挨打,这话没错!国人受难,佛祖也跟着遭殃,令人唏嘘。
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曾一度迁都洛阳。在修建龙门山道路时,由于对文物保护意识的缺位、浅薄和无知,伴随着一声一声的轰隆隆响,炸毁了大量的龙门石窟佛像、壁画等珍贵文物。
一千四五百年来,人为的破坏和盗挖,对龙门石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当然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龙门山的石灰岩质,虽便于雕琢开凿,但也易受自然气象的侵蚀,这一点也不可不予以重视。由于龙门山的石灰岩构成,传说当年大禹,才能相对容易地凿开龙门山,通伊洛之水入黄河,解决当地的水患问题。
建国后,国家对龙门石窟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但在一些特殊年代,龙门石窟作为“封建残余”,也难以幸免。
(参考资料:《中国石窟·龙门石窟》等)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312/969.html



上一篇:江西公布3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下一篇:北京文博|文化遗产精彩绽放服贸会!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