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首套大运河文化校本教材将面世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首套大运河文化校本教材将面世 2月6日,“大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与推广研讨会”在线上举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内首套大运河文化校本教材将于2021年下半年在运河沿线城

原标题:首套大运河文化校本教材将面世

2月6日,“大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与推广研讨会”在线上举办。相关负责人透露,国内首套大运河文化校本教材将于2021年下半年在运河沿线城市启动试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后将面向全国推出。

教材以中国大运河历史文化为基础,将运河沿线相关的不同知识板块串联起来,同时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运河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所属地域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古今科技的兴趣和自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孩子们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实践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认为,本套大运河文化校本课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大运河文化体系,在教学设计上,既符合现代课程发展特色和趋势,又融合了历史、地理、科技等多学科知识。王晓燕建议,课程还应注重知识层面、能力层面、文化价值层面、精神层面、实践层面的设计和区分。

此次会议由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实践教育研究所指导,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主办,主动人生文化研究院、壮游人生教育科技承办。(牛伟坤)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1/0217/871.html



上一篇:市文化和旅游局赴太湖县开展年前安全生产和疫
下一篇: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开展文化遗产手机摄影培训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