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湖南新晃侗藏红米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是新晃侗乡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历史传承。红米稻种更是珍贵的、难得的物种资源。千百年来,侗藏红米凭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栽培习俗,在杂交水稻发

湖南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是新晃侗乡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的历史传承。红米稻种更是珍贵的、难得的物种资源。千百年来,侗藏红米凭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栽培习俗,在杂交水稻发祥地湖南怀化的新晃侗乡得以保存下来。侗藏红米不仅是侗家人的食粮,更是侗家人崇尚自然的精神支柱,被侗家人视为神米,与巫傩文化、祭祀文化、生育文化、歌舞文化、节庆文化等侗民俗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体现了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理念。山上封山育林,山下引水灌溉,林稻相间,相辅相成。水旱轮作的循环系统,既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又改善了土壤的营养成分。种植系统与养鱼养鸭系统的有机结合,无形中建立了一套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

新晃侗藏红米种植系统有8000年的历史传承。在现代农业技术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保留丰富的稻种资源不仅对丰富我国稻类遗传资源、稻作生产、品种改良、稻作科学研究及生态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解决人类未来粮食安全的物质保证。

侗藏红米除含有丰富的硒、铁、锌、钙、镁等微量元素以及植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脂肪外,还富含B1、B2、B6等多种维生素和1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综合营养价值远胜过泰国香米。

当前,由于认识不足、政策缺失、农村劳动力锐减,加之受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冲击及优质杂交水稻的全面推广,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大量使用等因素影响,侗藏红米种植系统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了很大挑战。近年来,政府通过建立核心保护区等措施,对侗藏红米种植系统进行重点保护,力争让保护区农民在充分受益的同时,侗藏红米种植与红米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1111/787.html



上一篇:《良渚宣言》发布!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价值传承
下一篇:这5.8公里,世界文化遗产!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