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责任与情怀!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南宁旅游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南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6年走到如今,这十多年,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从起初的田野普查到了现在有深厚积累和丰富实践,可
南宁旅游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微信
南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2006年走到如今,这十多年,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从起初的田野普查到了现在有深厚积累和丰富实践,可谓是一个质的飞跃。截止到2019年12月,全市拥有非遗市级名录211项,自治区级名录139项,国家级名录7项;代表性传承人市级181名、自治区级77名、国家级5名。?
2
1
3
不忘初心,不负使命,有效实现非遗普查申报新突破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成立于2012年5月,成立之初即吸纳了民族学、民俗学等为核心的非遗保护工作队伍,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任务举措,积极挖掘、抢救具有民族传统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遗项目。
4
在自治区、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联合县(区)文化部门、民间社会团体、医疗机构等开展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使非遗项目申报实现了质和量的跃升,数据位于全区前列。
积极有为,勇于担当,推进非遗保护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
肩挑“强首府”战略职责,依托南宁市丰富的非遗资源和民族文化特色,严格按照“五个有标准建设”要求,稳步推进非遗保护平台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南宁文旅新地标——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邕剧)传承保护基地
2018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邕剧)传承保护基地作为本年度自治区唯一一个非遗项目被纳入2018年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总投资120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960万元。
创建非遗传承基地示范平台——壮族五色糯米饭制作技艺传承基地等
我们的项目基地建设,这两年从基本的场馆建设走向了市场、走向了大众,尤其是生产性项目基地,开始跟随全国非遗传承发展趋势和轨迹,逐渐向“两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转型,与扶贫、乡村振兴、旅游、研学等挂钩,积极实现强强联合,这是非遗项目尤其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类在当代大背景之下谋求可持续发展、开创非遗保护和传承新纪元之路。
营造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文化生态——壮族歌圩文化(南宁)生态保护区
壮族歌圩(南宁)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一直在持续推进,2019年我们编制了《壮族歌圩(南宁)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壮族歌圩、壮族三声部民歌、西乡塘歌圩、更望湖歌圩、壮族嘹啰山歌、云表壮族歌圩、露圩圩逢等各个壮族歌圩点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区域性整体保护初见成效。
建设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综合体——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按照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王小东2018年8月实地考察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指示精神,拟利用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坡古建筑群建设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整合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周家坡古建筑群,打造一个集聚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展示、活态传习、交流、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
大胆作为,开拓创新,构建非遗传承传播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源泉。非遗的传承传播,不仅能够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度和自豪感,而且能够提升文化自觉、建立广泛社会认同基础。
依托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平台,构建中国—东盟非遗双向交流纽带
借助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文化走亲东盟行”等合作交流平台,2019年建立了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机制。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1028/728.html



上一篇: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黎川县非遗活动精彩纷呈
下一篇: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之沱牌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