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学术会议 | 第三届旅游行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鼓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新形势下,如何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如何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做好城市治理和社区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文化遗产、社区、旅游等不同领

在新形势下,如何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如何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如何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过程中做好城市治理和社区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文化遗产、社区、旅游等不同领域学者的共同使命。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响应中央号召推进文化和旅游的全方位融合,同时为了承上启下开展旅游行为研究学术研讨会,并积极探索搭建学术思想与地方治理纽带的新模式,2018年11月10-11日,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举办了第三届旅游行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鼓浪屿文化遗产、社区及旅游发展论坛。

本次会议由厦门大学、厦门市鼓浪屿一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作为指导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厦门站、厦门大学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校外实践基地、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筑理科技联合实验室作为主办单位,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国际旅游学会、《旅游学刊》《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中国文化遗产》作为支持单位,厦门市筑理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单位。

会议以“交叉·融合·创新”为主旨,在旅游行为研究网络联合创始人的精心组织下,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嘉宾齐聚一堂,汇报旅游行为研究进展,并分享交流自己对于旅游、文化遗产、社区等研究的最新成果。

开幕式与特邀报告

11月10日上午9点,开幕式在鼓浪屿海上花园酒店五洲会议厅隆重举行,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李渊博士主持开幕式。作为此次会议的发起人,他对前来参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8位创始人共同上台,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

厦门市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郑一琳主任、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王绍森教授(院长)、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党安荣教授(主任)分别代表致辞。郑一琳主任和王绍森院长分别代表鼓浪屿管委会和厦门大学共同为“厦门大学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揭牌。揭牌仪式结束后,中国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教授主持大会报告,称赞八位联合创始人在旅游行为领域做出的贡献并提出“旅游八骏”的赞誉,期待旅游研究新范式的出现。

厦门大学王绍森教授代表厦门大学致辞,并作了题为《城市与建筑遗产的活化利用》的大会报告。报告辨析了城市遗产、建筑遗产的概念、分类、价值及保护方法,介绍了国内外遗产活化案例,提出了城市与建筑遗产活化利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展示了近期开展的漳州古城、鼓浪屿音乐厅、大生里、厦门大学国光历史建筑等活化利用案例。

清华大学党安荣教授代表清华大学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致辞,并作了题为《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游》的大会报告。报告包括三个内容:迎接新时代挑战、肩负新时代使命、享用新时代服务。党安荣教授以智慧北京管理系统、智慧黄山服务系统和智慧颐和园游客导览系统为例,展现了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智慧旅游的发展状况。

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作了题为《原址体验的地理学解释》的报告。报告围绕地理环境对人类选址活动的制约、中国公共建筑原址重建漫长传统、原址地方感形成过程与价值保护、原址视觉体验与场地消费等内容,探索未来文化遗产活化的方法。

南京大学张捷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与旅游》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大数据现象与移动性、信息技术与旅游业、大数据与旅游研究拓展、大数据与旅游研究范式、大数据与旅游研究案例等内容,指出大数据分析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必须衔接、借鉴、吸收多学科成熟模型(计量经济模型、地理模型、GIS空间分析模型),避免“大数据陷阱”。

厦门大学林璧属教授作了题为《旅游体验要素解构--从瞬间愉悦到永恒美好》的报告。报告认为内感是构建旅游体验得以实现的元要素,游客内感体验呈现累积的阶段性特征,旅游体验是旅游过程中情感建构、控制及存续要素的共变结果,地方感、关系承诺、真实性感知和情感投入是构建旅游内感体验的结构要素,功能价值、情感价值、情感转移成本和愉悦体验是控制旅游内感体验的结构要素,体验记忆是存续旅游内感的结构要素。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1008/628.html



上一篇:自然文化双重遗产和 文化景观遗产有神马区别
下一篇:大兴安岭腹地的村庄,保存着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