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我市18个项目成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近日,安徽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5项,新入选项目123项,扩展项目12项。亳州市有18项目位列其中,是 全省入选最多 的地市。 民间文学类 ▽ 陈抟传说
近日,安徽省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5项,新入选项目123项,扩展项目12项。亳州市有18项目位列其中,是全省入选最多的地市。
民间文学类
▽
陈抟传说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人,唐末、五代隐士。是我国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易学家。在中国思想史和道教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
▽
柳下惠传说
传统舞蹈类
▽
赶黑驴
利辛的赶黑驴舞独特点在于它歌伴舞的形式表达了一个民间故事,小媳妇骑驴后娘家,小娘子骑驴,小女婿赶驴,路上黑驴受惊,众人追驴的故事。一路上观者唱起黑驴歌,骑驴者以各种动作表现黑驴受惊的情景,赶驴者倒下坐着被踢倒等动作。
赶黑驴是解放前乃至民国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一种再现,根据这一舞蹈现代人可以感知旧时代妇女回娘家的风俗与礼仪,可以再现先民们对自然对春天的崇拜。赶黑驴不仅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更具有朴拙的民间舞蹈艺术的大美。
传统美术类
▽
利辛面塑
杨氏面塑起源于民间习俗,民间过事为图喜庆就用面捏制一些人物、动物,点上颜色,后来逐渐演变成面塑艺术。
杨氏面塑的原料主要是面粉,经过勾兑、和面、蒸熟、揉面、配色、干化、包装等过程。杨氏面塑的工具主要是拨子、梳子、篦子和剪刀。捏制手法,采用了揉、捏、压、搓、滚、碾、拨、切等多种技法。
杨氏面塑是精美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有很高的民俗价值、观赏价值和很好的教育价值。传统的杨氏面塑的形象多是传统戏曲、四大名著、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比如刘备、关羽、张飞、福禄寿、八仙、嫦娥、哪吒、唐僧 师徒、杨家将、水浒英雄、十二钗等。
▽
石弓石雕
传统技艺类
▽
金不换酒酿造技艺
金不换酒酿造工艺的主要特点:使用菊花心伏曲发酵,贮存期六个月以上,使用时将中温曲、高温曲、中高温曲分别按不同比例在不同轮次中进行使用。酿造采用每年生产四个轮次,业界三轮发酵周期各为两个月,第四轮发酵周期为六个月。
▽
彩曲原酒酿造技艺
勤劳的亳州人民自古就有手工酿制美酒的传统。孙氏祖人将陈传老祖研究改良过的流传于亳州民间的酿酒方法,研究提炼成“孙式酒法”,即“梨花制曲,泥池发酵,地锅烧制,看花掐酒”,成为古老亳州独特的酿酒方法之一,也就是现在的彩曲原酒手工酿造工艺。
历经沧桑和波折,“孙式酒法”被酒乡亳州酿酒工匠们不断固化、深化、传承。只是随着工业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推进,这种传统手工酿制方法已经被越来越边缘化,特别是现在,更是被大多数酒厂抛弃。而醉九月酒业公司秉持传统酿造工艺,依托厂区“百亩梨园”,打造传统手工酿制而成的彩曲原酒,成为亳州酒企中的一朵奇葩。
彩曲原酒手工酿造工艺,保持了传统酿酒的共性,并与百年梨园深井井水及缤纷梨花相融合,酿造出独特的彩曲原酒。
▽
陈氏锡包壶制作技艺
锡包壶传统工艺,是指艺人在紫砂壶外层整体或壶底、壶嘴、壶盖、壶把等局部贴上锡片,通过熔化、压片、造型、尽打、打磨、锡焊等工序,组成蝙蝠、金蟾、中国结、松竹梅等数十种寓意吉祥如意的字画图案,在壶的边缘以及底部附以草叶纹、日光纹、花果纹、葡萄纹等中国传统花纹图案与包壶主要图案连城一个整体,从而达到遮盖残缺、美化壶体的目的。包好的紫砂壶增强了防潮、保温、耐酸、耐碱的功能,也可彰显拥有者的才华、情怀、个性和品位,从而提高紫砂壶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922/589.html
上一篇:明祖陵的文化遗产价值
下一篇:重磅消息!湖州又多一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