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创作探究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摘要: 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纪录片《云渡桃雕》的拍摄创作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人物采访、同期声录制、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探讨现代影像技术

摘要:该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纪录片《云渡桃雕》的拍摄创作为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人物采访、同期声录制、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方面,探讨现代影像技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的创作技巧。

关键词:“非遗”纪录片;拍摄;创作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拍摄主体,以展现真实为原则,对其进行艺术呈现,并引发人们思考。

1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创作的意义与价值

1.1反映特定时期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反映,它与社会现实有天然的贴近性,其中蕴含着社会发展和变迁的各种元素。如此次拍摄创作的“非遗”电视纪录片《云渡桃雕》,是以桃核为载体,运用传统手工艺雕刻制作各种桃核制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江苏宿迁市泗阳县云渡村及其周边地区广为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对当地劳动人民近现代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普及大众认知并自觉保护传承。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进程日渐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现状不容乐观。通过拍摄创作相关题材的电视纪录片,以通俗的表现手法、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视听结合的文化艺术形式,形象生动地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知识,推动大众认知并自觉加入到传承队伍中来。

2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创作的基本理念

2.1坚持“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创作理念。“艺术源于生活”,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一直就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在如今的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代表,《舌尖》作为央视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的一部纪录片,以美食俘获了大众的视线。在娱乐节目盛行的当下,以自身的高品质、高内涵、高标准跻身于主流文化之列,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3]。可见,立足于大众生活的平民化视角选题的电视纪录片,容易受到受众和纪录片创作者的青睐。立足于人民生活,尤其是着眼于“非遗”项目《云渡桃雕》传人云守阳创作的心路历程和平凡故事,以平民视角,注重人文创作理念,艺术呈现作品的典型性,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性表达,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与非遗项目坚持“内容第一,形式第二”的创作理念。电视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自兴起以来,以其或震撼的视觉效果,或真挚的情感共鸣,抑或极致的文化享受,受到人们的青睐。纪录片的本质是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反映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但因多种原因,部分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颖独特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而忽略了纪录片的本质,使得本末倒置,观众在享受视觉冲击大呼过瘾之后,发现能引起共鸣、引发思考的作品寥寥无几,难以实现推动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之目的。为此,坚持纪录片的“创作内容一,形式第二”的创作原因显得尤为重要。在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在坚持以上创作理念基础上,再有效组织安排新颖独特的镜头,以及运用相应的后期制作技术吸引受众的眼球,有效传达作品主旨。如该作品运用微距摄影展现云渡桃雕技法,运用航拍和延时摄影展现云渡村的秀美风光,通过相应的人物采访,使人对云渡桃雕生存发现现状以及该项目的有效保护与传承进行深入思考。

3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创作技巧探究

3.1人物拍摄技巧探究。电视传播深受观众喜欢并在众多传播媒介中脱颖而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生动形象、信息量大及声画一体等特点[4]。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技巧与常规影视拍摄技巧类似,讲求最基本的画面景别和画面构图的选择、摄像用光和摄像角度的调整等。但与常规影视剧拍摄不同的是,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尤其在人物拍摄时讲求真实的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情感流露,不干预、不摆拍被摄主体。因此,在采访拍摄过程中,让被采访者充分放松,以便采访中能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获得最真实的第一手素材。如在此次纪录片创作过程中,拍摄组成员使用减少工作人员在场人数、固定拍摄角度、隐藏摄像机等手段,让采访者忘记镜头的存在,达到了较好的拍摄人物采访技巧探究。人物采访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内容表现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亲历者的叙述往往比旁白的解说词更加生动形象。但在实际拍摄中,因多方面原因,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采访效果。如在此次纪录片人物采访中,云渡桃雕的传承人是兢兢业业、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面对镜头有紧张、拘谨情况,这使得采访过程中随机应变和灵活准备话题显得十分重要,在语义不连贯或者回答跑题的情况下,及时通过提问将话题引回,切实根据受访者情绪,控制采访节奏,提高了人物采访的质量同期声收集技巧探究。同期声记录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因此它比后期配音要更加自然、逼真,使电视纪录片的音效更有现场感。但同期声的有效拾取又较为困难,受现场环境的影响较大。根据现场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杂音噪音干扰,成为同期声收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为此,通过合理的器材摆放、采取屏蔽和遮盖手段等,确保同期声的有效收集。如在此次纪录片同期声收集中,为提升现场声音的真实效果,针对性记录了桃雕匠人在雕刻过程中使用刻刀划过桃核表面的沙沙声,这是非常轻微的声音,在拾音过程中通过遮盖门窗缝隙、使用吊杆麦克风等办法,很好地还原了雕刻过程中的声液笃谥谱骷记商骄俊S笆雍笃谥谱骶褪嵌耘纳愕幕妗⑸舻冉泻笃诖恚蛊湫纬赏暾囊徊考吐计H缃笆雍笃谥谱鞅扔鞒擅朗车闹谱鳎艏嗽本褪浅Γ艉突婕词巢模衾趾吞匦Ъ吹髁稀R坏烂朗车牡谴蛹庸な巢目嫉摹3θ∈巢闹岷铣康某铡⒚牢兜牡髁希朗尘涂梢栽谄涫种械<吐计惨谎艏嗽毙枰擞孟嘤际酰曰娼泻笃诖恚褂肁dobeAudition软件对声音进行降噪处理,选取与画面相符的音乐和转场特效,制作出成品。要求纪录片剪辑人员要对纪录片有一个全局的认知,毕竟“好厨师,出好菜”。以作品《云渡桃雕》为例,后期剪辑利用Premiere等软件,选取优质素材,通过蒙太奇手法,将音画有机组接,保持一定的连贯性。通过解说词和背景音乐的合理运用,烘托气氛、阐释画面,有效控制作品的节奏感,最终将作品有效呈现在受众面前。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916/579.html



上一篇:浙江第一大山城 坐拥全省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被誉
下一篇:讲座︱中亚国家的博物馆与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化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