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贯彻落实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推动首都非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北京市非遗条例》进校园宣传 传承人双彦展示北京兔爷制作技艺 小学生体验剪纸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作品 北京料器吸引众多参观者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口技传习所在西城区施家胡

《北京市非遗条例》进校园宣传

传承人双彦展示北京兔爷制作技艺

小学生体验剪纸

花丝镶嵌制作技艺作品

北京料器吸引众多参观者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口技传习所在西城区施家胡同揭牌

原创非遗舞剧《二魁摔跤》

6月1日,北京市非遗保护的重要里程碑《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正式实施,为推动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遗保护工作可持续开展奠定坚实、科学的法律保障基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也将以条例正式实施为契机,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紧密围绕全国文化中心“一核一城三带两区”建设的总体布局,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融入现代生产生活、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完善非遗保护的制度设计,健全非遗保护工作机制。

(一)研究制定《条例》配套政策,形成全方位推动非遗保护的政策组合拳。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项目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等为核心的一系列专题制度与办法。

(二)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作与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将进一步完善市和区两级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拟建立包括文化和旅游、发改、财政、教育、商务、经信、国资、人力资源和社保、知识产权等十多个政府部门组成的非遗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市教委将加大力度在全市91所大学、1630所中小学广泛开展非遗教育;市商务局将落实《关于推动北京老字号传承发展的意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将广泛开展龙舟、风筝、空竹、冰蹴球等各级各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市体育局将大力推进太极拳、围棋、象棋等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力度;市知识产权局将帮助内联升、一得阁等更多的老字号企业做好传统工艺企业品牌知识产权创新的保护;市人力资源和社保局将依托技工院校开展以燕京八绝为代表的传统工艺人才培养工作;市国资委将加大对系统非遗保护工作的监管力度,推动红星、王致和、三元梅园等企业做好非遗技艺创新与成果转化等,共同履行保护首都历史文化的责任。

(三)要发挥全国文化中心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条例,细化政策,要支持外地非遗项目在京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深化京津冀非遗保护协同发展机制。与天津市、河北省共同发挥好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的优势,在跨区域调查研究、宣传展示、人才培养、扶贫协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继去年三地签署《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同举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后,2019年三省市在天津共同举办第五届京津冀非遗联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互鉴。

二、积极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协力发展的非遗保护体制机制。

(一)鼓励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鼓励成立非遗相关行业组织,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参与非遗保护工作,并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和奖励。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912/564.html



上一篇:黄河文化带遗产“珍珠”闪耀
下一篇:丽江古城构建完整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