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直播线下展示 换种方式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6月13日,昆明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正式启幕,活动首次使用互联网直播形式展开,让人足不出户就可领略非遗风采。 “您想知道滇剧妆容是什么样吗?那就跟随我的镜头一
6月13日,昆明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正式启幕,活动首次使用互联网直播形式展开,让人足不出户就可领略非遗风采。
“您想知道滇剧妆容是什么样吗?那就跟随我的镜头一探究竟吧……”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在南强街88号剧场,第七届昆明滇剧艺术周启动仪式通过“彩龙社区”线上直播形式进行。直播中,主播首先带领观众来到后台观看滇剧的妆容、服装、舞水袖等饰品独特的细节。随后,原昆明市滇剧团副团长、滇剧大师文建民为观众介绍了滇剧的起源和历史,以及即将上演的滇剧传统折子戏《鼓滚刘封》的主要剧情。讲解完毕,《鼓滚刘封》精彩上演,演员独特的唱腔、紧凑的剧情、热闹的鼓点,让人们更直观地领略到滇剧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的魅力。演出结束后,还进行了互动抽奖,回答正确的网友获得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小传》书籍、《滇剧精品荟萃》光碟、非遗手工剪纸等精美礼物。
滇剧大师文建民(左)为网友们介绍滇剧特色。记者刘璐璐/摄
据了解,由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文化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昆明信息港、昆明日报协办的本次活动主题为“非遗传承,健康生活”,将持续到6月20日。本次活动共包含非遗抗疫作品展、第七届昆明滇剧艺术周启动仪式、精品滇剧线上展播、“跟着大师学非遗”“掌上非遗 昆明匠心”非遗微视展播、非遗线上商城六个项目。在当天进行的“跟着大师学非遗” 体验宣传活动中,滇派风筝传承人李竞飞通过直播讲解、示范滇派风筝制作,许多观众参与了制作和互动。今日,云南评书传承人汤克文将继续讲述云南评书的历史,现场表演“钱南园”评书。
服装师为演员进行服装准备。记者刘璐璐/摄
五华区
老昆明沉醉方言脱口秀
捏面塑、系绳结、学扎染……昨日,2020年五华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极具历史文化气息的昆明老街拉开序幕。除了文化艺术节目展演外,来自辖区的非遗传承人们还在现场教授不同技艺的制作过程,市民们也纷纷沉浸在院落场景里体验非遗的乐趣。
活动当天,马家大院还上演了多场特色传统文化节目。山歌小调、滇剧《钱南圆·瘦马情缘》经典唱段让大家意犹未尽,全国武术冠军带来的太极表演更是一饱眼福,“大嘴爸爸”岳立的昆明方言脱口秀仿佛将观众带回到那段老昆明的时光里。在之后的体验环节,市民们跟着非遗传承人现场学习剪纸、面塑等技艺,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之美。据了解,昆明老街还将接连两天开展皮雕、押花、糖画、扎染、绳结等传统技艺的非遗代表性项目活态展示,让市民们共享非遗文化盛宴。
西山区
17个非遗项目亮相“春雨937”
6月13日,在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17个非遗项目亮相西山区春雨937工业遗产文化街区,通过互动和展示,传播非遗文化。
在展区内,云南风筝专家章腾云正在为市民介绍滇派硬翅风筝的来历。“云南风筝是由元朝忽必烈远征大理国时的‘米’字风筝而来,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经过云南民间艺人不断改进,创造出适合在高原飞行的正三角结构硬翅风筝,也就是歪桃风筝。”久远的文化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拿起风筝架进一步了解其工艺。
云南风筝、传拓、滇绣、面塑、刻纸、掐丝珐琅、黑陶彩雕、陶艺、根雕等17项非遗传承项目,现场展示“绝活”,让人们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不少参观者亲自动手体验非遗手作,与非遗传承人互动交流。现场还有官渡凉粉、晋宁卤鸭等非遗美食,让人们品尝“舌尖上的非遗”。
“近些年,在社会各界关注下,我们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西山区有39个国家、省区市非遗项目,有各级传承人31名,内容非常丰富。”西山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和水镜介绍,此次活动的举办,就是为了让市民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带到生活中,更好地进行传承和保护。同时,让人民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804/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