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历史文化遗产——元上都移遗址(上)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其可与意大利
元上都遗址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元代都城遗址,这座草原都城被认定是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结合的产物,史学家称誉其可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媲美。并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元上都始建于1256年,是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时确立的首都。元朝定都北京后将这里作为陪都,元朝皇帝每年夏季会率重臣来此避暑和处理政务。元上都周长约9千米,分为外城、皇城、官城三重,其中宫城是整个建筑的重中之重,是皇帝和后妃们夏季避署时的居住之地,风格以自然为主。皇城和外城则是官吏们的居住之处。
公元1358年,元上都在农民起义的战火中焚毁,其后又历经战火摧残,最终变为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如今,置身于空旷无边的荒原上,只有那些残垣断壁以及被风雨蚀去棱角的柱石,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这里往日的辉煌。
忽必烈铜雕
元上都遗址入口一侧,屹立着一座铜雕像群,高7.5米、长34米、厚6米,总重量达80吨,分别象征着元上都750年历史、忽必烈在位34年、在元上都登基的6位皇帝以及忽必烈寿终80岁。雕像造型优美、内容丰富,是忽必烈生宏伟大业的浓缩图。
位居中央的便是忽必烈,他是元朝的创建者。在他统治期间,社会经济逐步恢复,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出现了“户口增,田野辟”的繁华景象。忽必烈雕像的右侧是蒙古骑兵,左侧是元朝大臣,主要有刘秉忠、马可?波罗、郭守敬、八思巴以及波斯使者。
明德门
由御道进入元上都的第一座城门为明德门,属皇城正南门,位于皇城与宫城的南北中轴线上。门道总长24米,两侧墙体青砖垒砌,券顶坍塌,券门处留有城门坍塌后的建筑残迹。门外设瓮城,呈长方形,墙体由块石包砌,瓮城门道长12米,正中立有石柱、即将军石,门道两侧现存石质排叉柱和木门柱基石等遗址。
御天门
御天门为宫城南门,也是皇宮三门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是出入的主要通道。元人有“明德城南万骑过,御天门下百官多”,“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等诗句,说明此处是百官聚集、奉旨听宣之处。瓮城外两侧有两排建筑基址,是为百官上朝候旨时的歇息之所。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729/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