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让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地 全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江郎山,这座屹立于浙西崇山峻岭之中的山峰,在亿万年的时光流转中,造就了 “三爿石”独特的地貌奇观。作为浙江省首个世界遗产、江浙沪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是浙江大花园的“

江郎山,这座屹立于浙西崇山峻岭之中的山峰,在亿万年的时光流转中,造就了 “三爿石”独特的地貌奇观。作为浙江省首个世界遗产、江浙沪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是浙江大花园的“镇园之宝”。

6月13日,建设浙江大花园——202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走进江郎山活动隆重举行。围绕大家所关心的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话题,都市快报记者专访了浙江省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章明。记者 陈棠棣

快报:能不能谈一下目前浙江省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现状?

王章明: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四类。我省目前共有4处世界遗产,分别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江郎山、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和良渚古城遗址。

此外,楠溪江、雁荡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预备清单,方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具备了申报世界遗产的基本条件。这些世界遗产项目和预备项目都是有特定称谓的遗产,是狭义的遗产(世界遗产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甄别和保护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者文化处所。)

广义的遗产,以自然遗产为例,大致等同于当前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海洋公园等。

目前,我省共有各类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309处,总面积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9.3%。

拥有如此数量、规模的自然保护地以及世界遗产项目和预备项目,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在省域面积小、人地矛盾突出的浙江,尤其难能可贵。

快报:作为我省自然保护地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您介绍一下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情况,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监管工作下一步打算。

王章明:2018年的机构改革,林业部门承接了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职能,其中也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项目的申报和保护监督等职能。

这项工作,对林业部门来说,既是“老把式”,又是新课题。说是“老把式”,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设立的自然保护地即自然保护区以及数量众多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部分都是林业部门在管理。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其他自然保护地是在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们有坚实的基层队伍,这些都是林业部门的优势。

说是新课题,一方面,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改革任务,去年6月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将自然保护地体系定位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态根基”,体现了国家层面对自然保护地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全新的发展定位,体现了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意义,我们重任在肩。

另一方面,机构改革后,林业部门承接了原来住建部门负责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土、海洋等部门负责的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等管理职责。每一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地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价值,在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比如风景名胜区的人文资源,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的特殊地貌、海洋资源,都是林业部门相对陌生的领域,是短板,需要我们充分吸收、借鉴原管理部门在保护、利用和管理方面的成熟经验,尽快适应新的管理要求。

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监管方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世界遗产项目是文化和自然遗产中最亮眼的明珠,弥足珍贵。也正是因为珍贵,所以数量少、规模小,影响面、受众面有限。要让文化和自然遗产更普惠大众,还是要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严格保护、合理利用自然、人文资源,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游憩价值,使之成为展示生态文明建设和“两美”浙江的重要窗口,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地。

二是突出亮点。一方面,对世界遗产项目和预备项目,要在《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自然保护地法律法规的要求下,严格保护遗产资源的突出普遍价值,合理开展科研、科普和游览活动,让大众走进世界遗产,认识世界遗产。另一方面,“十大名山公园”作为我省自然保护地体系中资源禀赋最好的地方,也是全省“大花园”建设的“耀眼明珠”。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四大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快名山建设步伐,提炼年度目标任务,积极谋划一批抓手工程,让“明珠”更耀眼。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725/418.html



上一篇:秦安县举办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展
下一篇:收藏:中国国家自然遗产、 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