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山西木结构建筑专题/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木结构建筑保护技术”分会 2017 ·上海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 2017 ? Shanghai 上 一期

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木结构建筑保护技术”分会

2017 ·上海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East Asia

2017 ? Shanghai

一期文章,我们分享了在上海交通大学分会场举行的2017年第六次东亚文化遗产学会国际研讨会·木结构建筑保护技术”中的保护技术专题:

保护技术专题/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六次研讨会记录(一)

这一期分享的是研讨会中山西早期木结构建筑专题的内容,多位专家从山西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历史文脉、价值评估和保护工程等方面展开探讨,通过若干古建筑本体及其修复保护的实例,生动地介绍了各自研究领域内木结构建筑保护的理念和方法,分享了各自的保护经验和成果。

未能参会的人士可以通过阅读本文了解研讨情况。

各主要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

PART I

山西木结构古建筑的历史文脉与价值评估

山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保存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其中,木结构古建筑的存量居全国各地之首,不仅时代久远而且年代连续,类型多样,匠作技艺高超,建筑内的壁画、彩塑、彩画等还大多保存完好,甚至不乏国内孤本,当之无愧为一座建筑瑰宝的宝库。

在此次研讨会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张之平对于山西南部早期木建筑给予了高度评价,从文物的数量和质量方面,介绍了诸如南禅寺、佛光寺、应县木塔等一批元代及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古建筑。

她通过丰富的案例介绍,肯定了每一处早期建筑所具有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展示了建筑保护过程中的新发现,如天台庵建成年代的重新认知,提出了对于木结构古建筑保护修缮的七条主要原则,包括:

1)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保证安全;

2)最少干预;

3)坚持地方传统技术技法;

4)突出重点,兼顾整体修缮和环境整治;

5)不复建,保护好遗址;

6)规范管理,严格把控工程质量;

7)详细记录,存档备案。

她特别强调了要突出建筑本体,尊重历史文脉,兼顾环境整治的保护原则,并且通过高平清梦观、长治崇明寺等保护工程中对历史面貌的改变,揭示出保护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砖地硬化的场地设计导致居民和原建筑之间的疏远,或者缺乏管理导致建筑构件被盗。

张之平讲解山西南部早期木结构建筑的保护研究

新铺的硬质砖地对居民是陌生的,毫无亲和力

因缺乏管理而被盗走的鸱吻

?

PART II

保护工程中的真实性问题

不同的时期,对于古建筑的处理理念和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如何保护文物的真实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维修后的古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需要重新评估,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才能更好地指导未来的保护工作。

在真实性问题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书记、总工程师侯卫东通过回顾山西的两处木结构建筑修缮工程--太原晋祠圣母殿和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为大家展示了不同时期、不同自然条件下,修缮措施、方法、流程及其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

他总结了真实性降低的原因,以及修缮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过去的修缮方法提出了新的思考和途径。

其中,他特别强调了对原有材料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对原状的维持。

这启发人们在新条件下对文物修缮工作的创新性思考,引导大家重新审视对传统技艺的恢复、重现,力求为古建筑保护及真实性的研究寻找本原之路。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zonghexinwen/2020/0722/410.html



上一篇:南康水籺成功入选北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北
下一篇:这个节日你过了吗?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享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