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化论文_用大运河文化赋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1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加强通州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三、运河文化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彰显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 (二)促进通州城乡区域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加强通州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三、运河文化在城市副中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彰显城市副中心的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形象

(二)促进通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三)有利于促进区域交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四、用大运河文化赋能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大运河的公益文化属性

(二)加强遗产保护,处理好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三)突出通州特色,推进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升级

(四)注重区域协同,提升大运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合力

文章摘要: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同样是党中央为传承中华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作出的重要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就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都作出过重要指示批示。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两件大事交织融合,如何利用大运河文化赋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时代课题。

文章关键词:

论文分类号:G127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1210/1828.html



上一篇:文化论文_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篇:政党及群众组织论文_在地社区对待遗产的观念与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投稿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编辑部|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版面费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论文发表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