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谈李吉林的儿童观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分述· 在李吉林老师心中,儿童是世界上最纯美、最具想象力的人。她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生活在儿童中间,这是我人生的莫大幸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我心里总盘
·分述·
在李吉林老师心中,儿童是世界上最纯美、最具想象力的人。她说:“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一直生活在儿童中间,这是我人生的莫大幸福,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学生。我心里总盘算着,怎样将真情、厚爱化成善导;怎样用爱心为他们遮风挡雨;怎样依循教育科学顺应他们的天性。”
为儿童,为了儿童的幸福,是李老师挥之不去的情结。从儿童的需要出发,遵循儿童成长的规律,既是情境教育诞生的缘由,也是情境教育数十年探索所走的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游移,不动摇,不敷衍,不停顿,永远朝着明亮那方,风雨兼程40余年。
儿童是大自然之子
儿童是大自然之子,他们对大自然感到特别亲切。情境教学实验起步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语文是民族的母语,母语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语文是形象化的课程,是充满情感的语言,语文学习应该是儿童最为喜闻乐见的活动。然而,本该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却脱离儿童的生活走向封闭;禁锢儿童的思想与情感,走向死板和僵化。这极大地挫伤了儿童的学习兴趣,泯灭了儿童的灵性。
“我勇敢地把孩子带出封闭的课堂,走进风光无限的大自然,孩子们睁大眼睛看着这五彩斑斓的世界,发现了世界竟是如此美丽、神秘。孩子们兴奋得如同小鸟从笼中飞回了林间,幼小的心灵竟装得下浩瀚的宇宙。”李吉林老师说,“儿童对大自然场景的观察,获得诱人的审美感受,他们感动其中,激动其中,周围世界中智慧的源泉在儿童心中汩汩地流淌。”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旖旎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着儿童,激发起他们的美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唤起了他们表达的强烈愿望。李老师说:“当儿童走进大自然宽阔的世界时,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美感,连同大自然种种景象所包容的、所显示的因果关系都会引起儿童的喜悦、惊叹和思考。”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他甚至说:“受了十五年教育以后,对于生活有了一定的准备才能到腐化的城市去而不受污辱。”
能看到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和,能体会到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样的教师并不在少数,但真正像李老师那样以儿童身份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并由衷地喜悦、惊叹和思考的,大概很少。对卢梭提倡的自然主义教育有所了解并信奉的大概也不在少数,但如李老师那样身体力行并持之以恒的,可能不多,更何况这是在40 多年前开始的改革。这需要多么坚定的认识,多大的实践探索的勇气啊!
儿童具有诗性智慧
人们理解和把握世界都遵循一定的逻辑。在李吉林老师的理解中,儿童世界的逻辑不同于成人世界的逻辑,成人世界的逻辑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化的逻辑,儿童世界的逻辑则是一种具象的、诗性化的逻辑。成人的逻辑是理性的,追求形式上的统一和严密的规范;儿童的逻辑是感性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和奔放的想象力,意大利哲学家维柯将其称为诗性的智慧。这种诗性的智慧在儿童时期的李老师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自述:“我像所有人一样,曾经是儿童。尽管我的童年是清贫的,但我仍然享受到了作为儿童特有的幸福和快乐。我的父亲早逝。小时候,我们住的房子又矮又小,石灰粉的墙壁上早已灰黄。当独自躺在床上时,我会呆呆地看着单薄的墙壁,想象着小屋里没有的世界:一个和尚披着飘飘欲仙的袈裟向我走来,那宽大的袖子里藏着什么呢?是一棵长果子的大树,许多小鸟正向它飞来,回到自己的家……”这段话显示了李老师的早慧与艺术天赋,也是儿童诗性智慧的最好说明。诚如杜威所言:“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具有他们个人兴趣的人的世界,而不是一个事实和规律的世界。儿童世界的主要特征不是什么与外界事物相符合这个意义的世界,而是感情和同情……”李老师是长大的儿童,她与儿童心心相印,这种诗性智慧贯穿她的终身。
在李老师心目中,每个儿童都是诗人和艺术家,他们对世界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断有出人意料的发现和创见——“大龙虾一定爬得比海龟快!”“红珊瑚一定比白珊瑚更珍贵,我更喜欢红珊瑚!”“蒲公英是吸土壤妈妈的奶汁长大的。”“小蝌蚪的尾巴断了,一定游不起来,那就找不到妈妈了。不信我们试验一下!”这些都是儿童在情境中随意说出来的话。李老师说:“儿童进入特定的富有美感的情境后,由于感官接受鲜明的形象,大脑非言语思维积极活动,往往会促使儿童在瞬间产生一种很自然的感觉,或者是直觉的反馈。”这种感觉和直觉正是一种诗性的智慧,诗人华兹华斯给诗歌下的著名定义就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儿童的诗性智慧表现为一种直觉思维的跳跃,它以情感的驱动和想象的放飞为特征。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423/1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