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名人文化传承路径研究以杨升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如何构建新都的城市精神,弘扬升庵文化价值,推动升庵文化创造性转化,传承发展好升庵文化。本文拟从传承基础—升庵文化遗产、传承形式—升庵文创产品、传承场所—升庵中学和
如何构建新都的城市精神,弘扬升庵文化价值,推动升庵文化创造性转化,传承发展好升庵文化。本文拟从传承基础—升庵文化遗产、传承形式—升庵文创产品、传承场所—升庵中学和传承载体—升庵文化旅游四个具体路径来传承升庵文化,为新都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诠释名人文化自信。
一、传承基础:升庵文化遗产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从这个角度来看,传承杨升庵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杨升庵文化的传承可以以升庵文化遗产概念的出现简单地分为两个阶段,即传统阶段和现代阶段。传统阶段主要表现在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对杨升庵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现代阶段表现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升庵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
杨升庵不仅在明朝是一个因其才学和忠孝闻名的典型的儒家士大夫,而且后世的清朝乃至近代,甚至到现在仍然有许多大家都纷纷称赞其治学和为人。所以,时人会给出“公孝友性植,颖敏过人,家学相承,益以该博”的评价[2]。
熟悉杨升庵的人自然会轻易地想起他在明世宗所引起的“大礼仪”事件中的活跃表现,并因此而长期受贬于云南终生抑郁不得志。即使不怎么熟悉历史的人也会想起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慷慨悲壮与荡气回肠词句[3]。杨升庵去世后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包括大量的诗词和书法等文学作品,还有以四川新都为中心的升庵孝文化。在清朝时期,有感于杨升庵的作为,今新都地区的地方官员就曾为杨升庵特地立了一块石碑。经过了清朝,进入近代后仍然有许多文化名流去杨升庵的故居缅怀。对杨升庵的赞誉即使是到了现在,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多。这种即使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仍然为后人传承的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够生生不息发展至今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著名的学者费孝通先生曾经将“人类通过文化的创造,留下的、可供人类继续发展的文化基础”称为文化资源[4]。那么文化遗产也是文化资源的一种形式。文化遗产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具有较高文化、历史、艺术或者科学价值,并以特定实物或者非实物的形态存在的人类创造物[5]。当下,无论是从物质文化遗产层面,还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层面,杨升庵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与利用。这种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而且可以给新都乃至其他地区的人们树立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
升庵物质文化遗产主要表现为三个主要的纪念性建筑物,分别是四川新都的杨升庵故居和杨升庵博物馆,以及云南昆明的杨升庵纪念馆。每个地方都是通过以杨升庵为中心,及其相关的作品和他人的评价来缅怀先辈、教育后人。在非物质遗产方面,主要是通过出版杨升庵相关的各种作品,包括丛书、年谱、各种诗选词集,来传承升庵文化,比如弘扬其孝文化。2002年出版的由王文才和万光志主编的《杨升庵丛书》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部,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6]。学术精神传播的同时也会促进其文化精神的传递。
文化遗产作为一种资源本身是可以得到开发的,不仅如此,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胜于消费和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当中[5],杨升庵文化也是如此。以新都杨升庵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为例,新都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实践已经将杨升庵这个历史名人的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综合的可持续发展地开发利用。新都地区已经将杨升庵作为新都城市的名人名片;杨升庵故居作为地方特色旅游景点;杨升庵博物馆作为孝文化的传承纽带。正是一代又一代先进的中国人,将前人优秀的文化通过各种方式继承下去,才有了五千余年的中国文化。一个抛弃或者背叛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
二、传承形式:升庵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就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缩写,它是在新的形势下,为了适应新的产业形态而形成的,是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创新项目;打造升庵文化的文创产品不单只是为了发挥名人效应,推动经济的增长,更多的是沿袭升庵文化的根与魂,传播发扬升庵文化,增加中华文化的内涵,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展现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30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