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老字号的传承与突围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老字号大白兔奶糖在北京的60周年主题展 赏月、吃团圆饭、品月饼……各地中秋习俗不一样,但地道的特色美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节日相伴的,是承载人们熟悉老味道的老字
老字号大白兔奶糖在北京的60周年主题展
赏月、吃团圆饭、品月饼……各地中秋习俗不一样,但地道的特色美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传统节日相伴的,是承载人们熟悉老味道的老字号美食。临近中秋,也有许多老字号都开始上新产品,供人们选择购买。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有着更多内涵: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不管是五芳斋、稻香村的月饼,还是杏花楼、来今雨轩的团圆餐,历史沉沉浮浮,有些糟粕早已被人遗忘,而这些精华流传至今,且它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号:中华老字号。
一块招牌就是一个传奇故事,经过岁月的沉淀,这些老字号如今发展如何?在拥抱互联网积极创新的契机下,老字号们又该何去何从?
1128家中华老字号,上海、北京最多
我国老字号大多创建于明代或清代,主要得益于当时商品经济、手工艺的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老字号企业约有 家,涉及零售、餐饮、医药、食品、烟酒、丝绸、工艺美术和文物古玩等众多行业,以及书店、照相、美发、洗染、浴池等社区服务领域。
到1990 年,由原商业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只剩下1600 家,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在2006 年商务部《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及2011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中,先后确定了两批中华老字号名录,企业总计1128 家。其中,食品加工、文化艺术服务和餐饮服务合计占比60%以上,如,王老吉、大白兔、五芳斋、全聚德等知名品牌。除此之外,医药、零售、工艺美术和加工制造也是老字号所在较多的行业。
如今的老字号中,一多半为国有企业,平均“年龄”约为142 岁。浙江宁波的黄古林工艺品,起源于公元713 年,已1300 多岁了。
除了1128 家中华老字号,还有5000 多家老字号企业。据商务部资料显示,中华老字号的评定有限定条件:首先,要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在品牌创立时间上,必须创立于1956 年(含)以前;其次,要有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第三,还得有良好信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
总体看来,中华老字号品牌在我国各地区的分布并不均衡,分别散落在数十个省市及自治区,大多聚集在沿海及内陆经济发达地区。譬如,上海有180家,北京117 家;而西部地区宁夏仅两个、青海一个,西藏没有。中华老字号的分布也具有积聚性,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以及山东半岛。
近九成老字号经营面临压力
近代以来,在现代工业发展、商业模式等因素的冲击下,不少老字号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业务第一曲线下滑。据商务部统计,在现存的1128 家中华老字号中,仅10%的企业蓬勃发展,40%的老字号勉强实现盈亏平衡,而近半都是持续亏损状态。
老字号分布情况
老字号的变迁见证了时代的发展,无论是餐饮、手工制造还是其他比较老的行业,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激烈竞争和自身改革创新的挑战。
在对于老字号的认知调查中,有六成多消费者认为目前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产品老旧,创新力不足,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另有46.85%消费者认为老字号组织架构陈旧,市场反应慢。
由于需求发生变化,年轻消费者在购物时不仅局限于产品本身,其服务、设计、审美等都是考虑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老字号的思维感官与年轻的人群逐渐背道而驰,与消费者需求脱节。部分老字号还出现过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9 月9 日,媒体从北京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因北京百花蜂蜜有限公司生产的枣花蜂蜜检出禁用的诺氟沙星,企业被罚没8.36 万元,销售单?万元。这已经是北京百花蜂蜜有限公司年内第二次因抽检不合格被罚。
2018 年12 月,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发布视频,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大量回收过期、临期蜂蜜的问题。其实,自2016年以来,同仁堂在重庆、山东等地的分店多次因销售劣药而被处罚。
除了百花蜂蜜和同仁堂,还有很多老字号企业也背负着负面新闻的风波,如东阿阿胶的“水煮驴皮”风波、云南白药的“处方门”事件等。
对于消费者而言,产品质量是购买的第一驱动力,作为中华老字号,更应该在这个环节上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安全、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质量链”,不管哪个环节出事,影响的都是品牌的公信力,将会推远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22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