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蜕变与重生 ——探寻岫岩玉雕发展脉络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一、玉雕的“工”与“艺” (一)巧夺天“工” 《说文解字》中有言:“玉,石之美者。”玉石所凝聚的宗教、君权等,使之成为“国之魂魄”,这就是中国的宝石,不管是收藏还是
一、玉雕的“工”与“艺”
(一)巧夺天“工”
《说文解字》中有言:“玉,石之美者。”玉石所凝聚的宗教、君权等,使之成为“国之魂魄”,这就是中国的宝石,不管是收藏还是佩戴,玉石依旧是人们当之无愧的选择。玉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追求,工艺的巧夺天工,混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
夏始之初,青铜器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催生了新工具的产生。雕刻工具改变了玉石的变化过程,表现出一种延绵、坚韧的效果。之后铁器时代的到来,出现了铁制砣具,无论在硬度上、准确度上都比青铜砣有所提高。古人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匠人们在工具进步的基础上,加之娴熟的琢玉工艺,使得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图案清晰、精准,线条粗细分明、婉转流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秦汉时期,社会环境的粗放使得匠人更讲究“大刀阔斧”,线条刚柔并济,摒弃细节,注重形象的神韵与气势。至隋唐时期,随着盛世的到来,玉器制作也达到了历史巅峰。元明时期,由于统治者重武轻文,反映在工艺品上做工略显粗犷,缺少细节的描绘。到了清代,工艺美术的精巧绝伦,受世人瞩目。玉器雕琢也不例外,无论是从工艺、制作规模抑或是种类来讲,都是玉器工艺的鼎盛。
中国制作玉器历史悠久,繁琐的工艺至今已然成为博物馆馆藏。在故宫博物院的玉器馆内,收藏了一套清朝光绪年间绘制的古代制玉工艺流程图,在古代,工具不发达时期,人们的智慧则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以柔克刚。在解玉砂中加入水,看似柔软,实则无坚不摧,在相生相克中得到新的生命。后来为达到工艺的精益求精,出现了水凳,通过脚蹬来拉动木轴,再加上锋利的器具完成制玉工艺。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玉器不胜枚举,而且工艺复杂、做工精细,优雅造型的背后都沉浸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
在“琢玉”中,首先要打磨掉玉料的外皮,勾勒出大致的轮廓,由于玉石的原料价值不菲,因此这一步至关重要,必须要把材质最好的部分完美保留下来。磨玉耗费了匠人大量的精力、耐力以及韧力。中国古人手工制玉的技法,相比其他手工艺来说是最难的,随着现代机器设备的出现,纯手工技法已经成为绝代技艺。玉石雕刻作为一门独立系统是由众多技艺作为支撑的,其中包括浮雕、圆雕、镂空、俏色雕、花下压花、线刻、抛光等。
《祈年殿》 王云岫/作
对于岫岩玉雕来说,素活是其灵魂所在。素活作为一项玉雕技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20世纪80年代以来,素活这项技艺的发展达到历史巅峰,培养出了一批杰出的掌握素活的手工艺人。由于工艺精湛繁杂,且对原料要求较高,也因此成为岫岩玉的一张“名片”。传统素活结合当代艺术审美,不但在主题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多元化,而且饱含古拙艺术风格。非遗传承人王云岫自小便师从名家,几十年的从业经验已经让他与素活工艺有了心灵相通的能力,他的成名作《祈年殿》斩获各项大奖,使用素活技巧,以祈年殿为对象,创造出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素活工艺塑造出来的作品平衡稳重、古朴典雅。
作为素活工艺的传承人,王云岫的作品散发着智慧与创意,他已然将素活工艺作为一种媒介,向众人传达着他对玉雕本质的理解。由于工艺复杂且对玉雕师傅的创作能力有极高的要求,素活在传承过程中也是非常艰难,古老的工艺在玉雕行业的发展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使得素活表现出更强大的生命力,也是手工艺行业的魅力所在。
(二)玉石文化的“艺术性”
从懵懂的远古时代开始,一直到帝王专政的封建社会,由于玉石的特性和稀有,与石器等在性质上便有了区别,它们成为统治者威严、能力、思想的象征。作为一种象征性符号,玉石被时代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对玉石来讲,自然形式里积淀了社会内容,而对拥有者来讲,个人感受积淀了更多想象和理解,他们互相被需要,促进了玉石在中国文化中强大的生命力。
玉石文化在中国有着根深蒂固的位置,也因此被沿用至今。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由于社会结构和制度框架,对于玉器的使用也是呈“金字塔”分布。除了权力的象征,玉石还被人们赋予了美好品质,用来指代君子品好。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内涵的民族,玉石也因其特有的“内在美”成为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希尔斯在《论传统》中说道:“一种宗教信仰、一种哲学思想、一种艺术风格、一种社会制度,在其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既发生了种种变异,又保持了某些共同的主题,共同的渊源,相近的表现方式和出发点,从而它们的各种变体之间仍有一条共同的连锁联结其间。”①朱怡芳:《文化密码:中国玉文化传统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中国传统玉文化中的“玉教”是一种特殊信仰,无论是民间神话还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玉文化在各个阶段都有其不同的象征意义,时至今日,即使生活方式已然发生改变,玉石背后的传统文化依旧存在。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1/0217/873.html
上一篇:浅谈传统文化遗产在创作中的应用与转换
下一篇:从淮剧《小镇》看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