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怡情苔之乐,春风暖心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小诗《苔·袁枚》是清代的一首励志诗歌。2018年春节期间,国内荧屏上第一个爆款综艺诞生了,它就是中央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沉寂了三百多年的小诗《苔·袁枚》是清代的一首励志诗歌。2018年春节期间,国内荧屏上第一个爆款综艺诞生了,它就是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而节目首播的那首由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老师和那些朴实无华的孩子们共同唱响的《苔》更是让亿万观众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让中国的经典文化再现光彩走入亿万观众的心里,也让我们的经典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这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人生,千古流传的诗词组成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骄傲。
苔藓(Bryophyte),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也是地球上较为原始的植物,约有1.8万种。结构简单,其体型细小低矮,色泽翠绿,常成片生长。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现多用于盆景制作,可用作盆面的铺设,象征青草,覆盖裸露的土壤,增加作品的美感。其实,苔藓亦可单独成景,做成不同形式的微景观小品,时尚自然,别具特色(插图1)。
制作 苔藓最大的可爱之处就是具有良好的覆盖性,看上去就像一层毛茸茸的“绿毯子”,清新养眼。或单独种在石盆或卡通盆内;或与蕨类植物或其他小型植物组合,做成高低错落的植物生态群落;或种植在山石、朽木、树皮上,以表现其原生态之美;或将苔藓做成跌宕起伏的地貌形态,配上小绿植或山石,典雅秀美,颇有“文艺范儿”;或将苔藓植于透明的玻璃器皿内,配以山石及卡通人物、动物。房屋等,做成如梦如幻的通话景观,趣味盎然。需要指出的是,一直作为“配角”的苔藓作为“主角”出现在小品中,应给予其应有的地位,辅助植物切不可喧宾夺主,影响整体造型。
插图1:驰骋
苔藓因种类的不同,植株也有高低、疏密的差异,有些种类甚至能达到5厘米的高度。还有一些苔藓,孢子葶能高出植株数厘米,可利用这个特性,进行组合,营造高低错落的景观(插图2、3)。
造型实例
选取纹路、皴裂像山石褶皱、并有一定厚度的树皮,将其分割成大小不一的块,然后在表面铺上苔藓,栽种薄雪万年草(该植物扦插非常容易成活,可掐取长短合适的茎段直接插于树皮的缝隙之中,即可生根成活)等微小植物,栽种时注意疏与密的对比,使之犹如山石上生长的树木,自然而富有野趣。还可将两块,甚至数块树皮摞起来使用,使其高低错落,有较强的层次感。然后摆放在白色浅盆中,做成山水景观,并在合适的位置摆放竹筏、舟船等饰件,使作品更加生动。需要指出是,由于这些树皮块不是固定在浅盆中,可随意改变位置,更改造型。
插图2:仿张家界风光
插图3:归舟
1.在树皮上栽种青苔和薄雪万年草,为了便于操作,可将树皮喷湿;
2.将其摆在白色瓷板上,以便找出不足之处,“山”上的植物有些平淡,缺乏层次感;
3.于是,就在“石”上栽种稍高一些的苔藓,并将盆器换成椭圆形汉白玉盆,在中央的“水面”放上竹筏,但竹筏有些大,使作品有些小气;
4.将竹筏换成两艘帆船,其纵深感增强,意境深远;
5.将两“山石”合并,则又是一番景色;
6.在左侧摆放竹筏,使作品富有生活情趣。
养护 苔藓喜湿润的环境,养护中应经常用洁净的水喷洒,有条件的话,最好将其放在封闭而透光的环境中养护,以保持湿度,使其色泽翠绿鲜嫩,但要留有通气孔,以免闷热潮湿造成苔藓腐烂死亡,还可将盆器放在水盘内养护,以保持必要的土壤空气湿度。
用于制作小品的苔藓,可在野外或温室等较为湿润的环境中采集,但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小虫子之类的生物,以免将害虫带回家中,造成泛滥,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苔藓虽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一隅,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诗人看到这一点并歌而颂之。苔虽然在阳光不能照到的地方,又那么渺小,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但是它仍然那么执著地开放,毫不自惭形秽,在逆境中有勇气实现自己的价值,充满自信,认真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新春的《苔》唱哭了亿万观众,愿今天的你我,都不因周遭逆境而丧失生活的勇气,用积极的态度努力奋斗,收获自己的幸福,最美的自己是追寻,最美的人生在路上。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1222/815.html
上一篇:潜江试点小龙虾智慧养殖
下一篇:中国农业博物馆拟建“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