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 ·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05/29]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融媒体视域下的博物馆传播路径思考 ——以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疫情的好转,一些博物馆纷纷开放,通过限制人流的方式来接待游客。回望几个月的闭馆时间,线下展览停了,但线上博物馆却人潮汹涌。各博物馆的微博、官微、官网推出多元化形式展
随着疫情的好转,一些博物馆纷纷开放,通过限制人流的方式来接待游客。回望几个月的闭馆时间,线下展览停了,但线上博物馆却人潮汹涌。各博物馆的微博、官微、官网推出多元化形式展示,云直播、线上展览、在线课堂、趣味短剧……这些满足了这一时期不同人群的需求,"博物馆+"创新形式的背后是跨界合作的兴起。随着技术的更新、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公众需求的增加,博物馆的媒介融合方式正在加速更新。
文章来源:《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网址: http://www.zrywhycyj.cn/qikandaodu/2020/1021/687.html
上一篇:浅谈民间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下一篇:“互联网+”背景下古旧书店的文化坚守与未来